
这3年山东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成啥样?行动计划
冀导记者吴淑娟
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,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《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开始征求意见。其中,计划到2023年,全省智能传感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。做大做强一批智能传感器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、系统集成等龙头企业,带动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。
据了解,山东智能传感器企业有70多家,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109.1亿元,在声学、压力等领域有比较和非制冷红外传感器。突出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。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全球第一,市场占有率超过40%,压力传感器在消费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三,高端非制冷红外成像核心芯片填补国内空白。但是,我省传感器产业仍面临顶层规划缺乏、技术创新能力薄弱、市场竞争力不足、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问题。
根据草案,山东将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,积极发展芯片设计、封装测试、算法开发、系统集成等领域,重点支持声学、压力、气体、温度、红外线、生物医学等传感器取得突破。打造青岛声学智能传感谷、烟台光电智能传感产业新高地。
围绕工业、交通、农业、医疗等智能领域或场景,开展相关智能传感器的生产制造。重点发展特色工艺制造,弥补行业短板,着力推进智能传感芯片的生产制造,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。大力支持技术先进的传感器IDM企业和代工企业在山东布局研发中心、生产中心和运营中心,建设传感器晶圆生产线。
打造智能传感器推广示范工程。推动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、消费电子、智慧海洋、工业控制、医疗电子、工业生产过程等重点应用领域的应用和集成,利用智能传感器对数据进行分析、采集和利用,打造智能生产线,提高产品化水平。
加快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。选择一批优势明显、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,通过项目承接、服务采购、资本运作、战略合作、品牌建设等方式,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。支持龙头企业突破MEMS传感器及微系统、声学传感器、能量传感器、薄膜压力传感器、温湿度传感器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,引领行业创新发展。
分类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。针对智能传感材料装备、设计、制造、封装、测试、模块集成、终端集成等子领域企业,以联盟合作、风险投资、规划咨询等形式,支持孵化创新型企业,降低企业研发和运营成本,形成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重点引进一批具有技术优势、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物联网创新企业,通过战略重组、技术转让和协同配套方式 下游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。利用财政资金政策,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支持力度。支持一批应用市场广泛、产业基础良好、易于快速产业化的智能传感器及其核心芯片,补贴首轮高端芯片,奖励封测公共服务平台。
